平台首页 > 动态汇总 > 机构动态 > 2025发布济南钢城区十大多旋翼考证培训机构
在线客服无人机培训班的学费根据所报读的班级不同,价格在3千到2万不等,详情请咨询客服。无人机课程的学员将学习如何利用无人机进行高质量的航拍,包括相机的安装和参数设置,了解不同类型的航拍相机(如高清摄像机、运动相机等)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掌握航拍构图的技巧,如利用三分法、对称构图等方法拍摄出具有美感的画面,学习如何根据光线条件和拍摄对象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飞行高度,获取令人惊艳的航拍作品。
人工智能深度融合: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无人机将能够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图像、视频以及其他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从而做出智能化决策并执行任务。这种深度融合的能力将使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更加灵活和效率高,比如通过实时图像识别和场景理解,自动识别目标、避开障碍或检测异常情况,提升任务执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农业监测中,无人机能够通过AI识别作物的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并自动调整作业方案。在灾难救援中,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无人机快速识别灾后现场的险情,如倒塌的建筑物、被困人员等,及时传输关键信息,为救援提供精准支持。这种智能化的自主决策能力将彻底改变无人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方式。
核心优势,多方位指导
01行业案例教学
结合航拍、测绘、植保、巡检等真实行业案例,讲解无人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技巧和解决方案。学员通过分析案例,了解行业需求,掌握实际工作中的飞行要点和注意事项。
02内容与时俱进
紧密跟踪无人机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融入新的无人机技术、应用场景和法规政策,让学员掌握新知识和技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03实践项目驱动
设置多个实践项目,如校园航拍、社区测绘、农田植保模拟等,学员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在实践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积累项目经验。
教学特色:
1、系统的理论教学:
万丈高楼平地起,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支撑起无人机技能学习的重要基础,无人机学院将航空法规、气象学、空气动力学、多旋翼无人机系统组成及飞行原理以及任务规划等理论知识组建成为一个多面的知识系统,让学员在完善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无人机技能学习。
2、实用的组装维护:
无人机学院培训区别于传统的应试速成培训,开设了实用的无人机组装、调试及维修课程,真正将学员培养成具备完善的无人机技能的无人机驾驶人才。
3、规范的实操训练:
无人机学院的实操训练课程分为两个模块,模拟飞行练习和真机实操训练。让零基础的学员循序渐进地掌握无人机的飞行技能。实操训练会根据学员的驾驶水平进行分组训练,针对性做出技术指导。
说起找工作,很多人的就业方向,似乎总是局限在常规接触的传统三百六十行范围里。其实眼下的社会生活里,代表着新技术、新趋势的很多新职业,都在不断涌现,从2019年到2021年,人社部就累计发布了四批次56个技能人员新职业目录。新时代里的这些“新职业”,到底好不好干?新职业又有着怎样的新要求呢?
无人机成“新农人”的标配,驾驶员、检修员成香饽饽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2010年第一架商用的植保无人机交付市场,正式掀开了中国植保无人机产业化的序幕。随着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大幕徐徐拉开,如今拥有一款无人机已经成为“新农人”的标配。
作为农田“新宠”,一架植保无人机的工作效率相当于60个劳动力。然而无人机的操作、装配、检修等“一条龙”服务,都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操作。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这样的新职业便应运而生。
无人机在操作过程中突然失控坠机,被用户们叫做“炸机”,这种突发状况不仅是用户们最担心害怕的,也是无人机维修点的技师们处理起来最棘手的难题。
安徽六安,双胞胎兄弟王友越、王友飞经营的一家无人机维修点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六安的七个区县。最近一两年,当地使用无人机的农户越来越多。农闲时节,他们每天最少也要修三四台无人机,而到农忙时,一天就得修三十多台,每月收入能达到两三万元。
每个月平均能收入万把块钱,这比六安当地的平均工资高出了一倍左右。对于22岁的王友越兄弟俩来说,更是超过了很多同龄人。然而要能端上这个无人机装配、维修的饭碗,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一些相关的机械知识、维修技术都得烂熟于心。
别看王友越现在维修起无人机来动作麻利、技术娴熟,但就在两年前,王家这对双胞胎兄弟还只能靠接一些家庭装修的零活来糊口,一个月最多能挣四五千元,收入不稳定,干的活也是又脏又累。一个偶然机会,他们看到无人机装修点在招聘无人机装配、维修人员,看到薪水待遇不错,兄弟俩就跟着师傅学了起来。
在师傅汪家新耐心细致的培训下,兄弟俩从故障检测,到桨叶安装,再到各个维修模块替换,一一学起,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基本的培训。
徒弟求知若渴,师傅也教得认真,在汪家新看来,每一次无人机维修,都是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尤其到了农忙时节,一旦无人机坏了,每一分每一秒对用户来说都至关重要。
做了两年的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王友越、王友飞兄弟俩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多新变化。手头宽裕了,消费能力强了,弟弟王友越不久前,给自己置办了一台新笔记本电脑。更让他惊喜的是,因为这份新职业,他还结识了自己的未婚妻。
高茂军是无人机驾驶员,被乡亲们叫做“飞手”。谁家地里需要无人机撒种、打药、施肥了就会来请他。农忙时节,他这个“飞手”非常抢手。
高茂军告诉记者,他每年操作飞机进行植保作业的面积,大约有5万亩左右。按照当地的行情,每亩地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他会收七八元的费用,一年下来,刨去各种成本,高茂军的收入少说也有30来万元。
四川成都大邑县,从部队退伍的钟小涛,在当地军人事务局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后,也成为了一名无人机装调检修工。
由于技术过硬,一些外地的用户也慕名而来,记者采访的时候,正赶上有用户带着坠机的无人机从400多公里外的达州专程赶来求助,因为急用,用户连夜开了六小时车。
钟小涛和小伙伴们马上进入状态,开始抢修。连续干了4个多小时后,无人机总算修好。
钟小涛告诉记者,刚退伍那会,他一度有点失落,觉得自己很难找到一个自己喜欢,又体面、收入也好的工作。直到后来干上了无人机维修。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显示:到2025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值将达到1800亿元。随着无人机在森林消防、物流运输、测绘勘察、农林植保等行业的应用不断拓展,预计未来三到五年,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需求量在350万人。
无论是《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显示,还是记者在一线调查时,都感受到了这个新职业的成长空间。
【半小时观察】新职业连接新需求 蕴藏新机遇
刚刚过去的*经济工作会议,最突出的字眼是一个“稳”字,其中8次提及“就业”,就业的稳定至关重要。新职业的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是稳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也为年轻人的职业规划产生了无限可能。*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眼下,职业教育不断的发展,新职业的标准体系也在不断健全,这些随着时代发展需求,而不断涌现的新职业,正在为更多年轻人描绘出不一样的人生风景,同时,也成为了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条条新赛道。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
Copyright © sokr.cn 2016-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3017942号
该文章由用户个人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下架!